但就是沒有出現昏君的朝代,卻被後世人民所詬病,更稱其誤我華夏300年,這又是什麼原因呢?
飽受詬病
第一點,就是清朝畢竟是一個外來民族所統治的,雖然如今是多民族統一國家,但在清朝那個時代,對女真人還沒有那麼認可,一個外來民族肯定不被認同。
尤其是有元朝和明朝的借鑑,元朝人動不動就屠城,給漢族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,且因為蒙古和匈奴的存在,漢族人對游牧民族天生也就有很大的排斥感。
而明朝則與清朝是一個鮮明的對比,首先明朝是漢人所統治的王朝,且明朝也是非常有風骨的一個王朝,「天子守國門,君王死社稷」就是用來形容明朝的。
朱棣將首都遷到北京,震懾著北元殘餘勢力,同時還御駕親征五征漠北,乃是天子守國門的典範,而明末皇帝崇禎帝在大勢已去,北平被農民起義軍所攻破的時候,選擇自縊,乃是君王死社稷的典範。
要知道崇禎帝完全可以逃離,遷都到南方地區,組建南明政權,對抗農民起義軍,畢竟在明朝滅亡後,南方真的還有很多明朝殘餘勢力,但崇禎帝為了守護江山社稷,誓死不退,選擇與明朝共存亡。
而且明朝統治多年,對外不和親、不割地、不賠款,反觀清朝,為了維護統治,經常同蒙古貴族和親,更是多次向西方列強低頭,割地又賠款。也是因為兩朝相差太多,才讓百姓對清朝統治不認可。
第二就是清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,這才是「誤我華夏300年」,因為清朝統治者的過分自大,在清前期對外戰爭節節順利,導致其目中無人,看不起其餘國家。
清朝拒絕與世界接壤,自以天朝上國,殊不知也正是那幾百年,世界發生巨大變化,資本主義迅速發展,一些西方列強的實力越來越強大。
但清朝還是一味閉關鎖國,錯過了發展的最好時機,「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」,國家發展也是如此,清朝開始逐步落後於世界。
這也是晚晴時期,清朝備受西方列強欺辱的主要原因,但即便如此,晚晴實際統治者慈禧還是極力抵制新思想和技術,導致近代的我國積貧積弱。
第三點就是清朝對漢族人民的壓迫,在清朝前中期,為了鞏固統治基礎,清朝統治者積極推行滿漢合流,促進民族間的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