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說:「好的關係,是彼此都可以放心做自己,也能夠真誠欣賞對方,有分寸,守界線。」
的確如此,人生海海,生活不易。
攀比計較,沒有界限的相處,難免讓人疲憊不堪;
真誠坦蕩,懂得分寸的來往,才會令人身心放鬆。
真正舒服的關係,往往和而不同,慕而不攀,親而有間。
01. 和而不同,敢于堅守自己
《論語·為政》有云:「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」
君子與人交流,態度上和睦友善,觀點上求同存異。
不刻意討好,不違背初心,最終彼此都有收穫,悅人悅己。
而小人和人溝通,為了維持表面的和諧,不假思索地認同,不經思考地附和。
反而會讓局面更糟,陷入尷尬的境地。
莊子和惠子是好朋友,兩人經常在一起論道,但是觀點也常有分歧。
一次,兩人去野外遊玩,來到了一座橋上。
莊子看著水裡的魚感嘆道:「魚自由自在地遊玩,很是悠閒自在!」
惠子反駁說:「你不是魚,又怎會知道魚的快樂呢?」
莊子又說道:「你不是我,怎會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?」
兩人雖然觀點不同,但是能心平氣和的對同一件事展開討論。
論事不論人,就是最好的相處狀態。
後來惠子去世,莊子悲痛地說:「從今以後,就再也沒有能和我談話的人了。」
可見,真正的友誼,不是表面的應和,而是心靈的碰撞。
是彼此懂得,敢說真話,是相互了解,不怕差異。
記得主持人白岩松說過一句話:「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,但我永遠捍衛你說話的權力。」
每個人的成長經歷,思維方式都不同。
學會求同存異,不否定他人想法,不掩飾自己觀點,坦誠相待,才能舒心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