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一記載「武王伐紂」的文物,僅存33個字,被評為「鎮國之寶」!
聲明: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,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,請知悉。
什麼樣的文物才能稱得上「鎮國之寶」?或許是像金縷玉衣那樣,用玉片和金絲精巧纏繞,展現出極致的奢華與精美;又或者是像越王勾踐劍那般,歷經千年,劍刃依然寒光凜冽,削鐵如泥……
然而,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裡,有一件被譽為「鎮國之寶」的文物,初看之下卻顯得格外普通,甚至有些粗糙。與那些造型精美、體積龐大的青銅器相比,眼前這件被稱為「第一青銅器」的「西周利簋」,體積還不到其他器物的三分之一。
那麼,是什麼讓這件看似平平無奇的青銅器被視為如此重要?僅憑器身上刻著的三十三個銘文,它就被稱為「第一青銅器」?利簋的身上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?
一、西周第一青銅器
簋,這種器物的形制十分獨特,內圓外方,口部呈圓形,底座則多為方形,器身上還帶有兩隻或四隻耳朵。在商周時期,簋常多作為祭祀的禮器來使用,裝著祭祀時所用的五穀,常常與裝著肉食的鼎相配對。
商周祭祀之時,天子的禮制為九鼎八簋,諸侯用八鼎七簋,而地位較低的士大夫則只能使用三鼎二簋。作為祭祀中不可或缺的禮器,青銅簋在出土的文物中並不少見。曾侯乙大墓中就出土過一整套青銅簋。
相比於其他的青銅簋,利簋就和它的出土一樣,顯得如此平平無奇。
1976年的陝西臨潼,在一個裝滿青銅器的地窖之中,有一件看起來並不起眼的簋被考古人員從泥土中一點點挖出。青銅簋通體高28厘米,口徑22厘米,重7.95千克,是一件體積較小的青銅器,大概只和一張A4紙差不多大。
它的造型古樸莊重:圓口垂腹,兩邊有獸形重耳,圈足下有方形底座。腹部和圈足以大片的雲雷紋為底,兩面正中又分別裝飾獸面紋和夔紋,看起來古樸肅穆又森嚴恐怖。
起初,這件青銅簋並未引起太多注意。因為它的造型與其他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相比沒有特別之處,甚至因其體積較小,還顯得有些侷促。而與它一同出土的,還有一件較大的簋和兩件百車父壺,另外還有十三枚編鐘、各種銅製的兵器、車馬飾和銅餅等,都是來自西周晚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