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邦為何要除掉韓信?功高震主只是藉口,蕭何四個字道出真實原因
公元前202年,烏江之畔,寒風凜冽,相持四年的楚漢之爭終於迎來了結局。英雄末路,美人殉情,一曲霸王別姬,西楚霸業灰飛煙滅。
面對咄咄逼近的漢軍,曾經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不知道會不會想起,八年前那個背劍前來投奔他的少年。他更不會想到,八年後,他曾經忽視的少年會變成抵住他咽喉的利劍。
少年名叫韓信,是個孤兒。
一日,韓信在淮陰鬧市中閒逛,被一個屠夫攔住了去路,屠夫出言侮辱道:「你雖長得高大,隨身佩劍,卻是個膽小鬼。」
韓信沒有接話,只是想要繞過去,屠夫見狀,得寸進尺,借著侮辱道:「你要是不怕死就拔劍刺我,要是怕死,就從我胯下鑽過去。」
韓信抬頭細細打量了屠夫一番,隨後低下身子,趴在地上,從屠夫的胯下爬了過去,滿街的人頓時哄堂大笑。
少年握緊手中的劍,面對羞辱隱忍不言,默默離去。他父母早亡,自己沒有營生的手段,常常忍飢挨餓,時常受人鄙視。
可縱使世人欺辱,韓信卻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,他苦讀兵書,劍不離身,終成一代名將,輔佐劉邦打下漢室江山。
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嬴政中道崩卒,秦二世胡亥繼位,賦稅徭役越來越重,百姓疲敝不堪,天下苦秦已久。
公元前209年,陳勝吳廣高喊著: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?」在大澤鄉揭竿而起。積怨的天下和六國貴族的復國渴望被徹底點燃,轟轟烈烈的反秦戰爭就此拉開序幕。
此時,在淮水之陰,已經餓了好幾日的韓信還在水邊釣魚謀食。當時,河邊有幾個漂洗絲絮的中年婦女,其中一個漂母見韓信可憐,便將自己的飯食給了韓信。
一連數日,漂母洗了幾天絲絮,韓信就吃了幾天的飯,這日,漂母幹完手中的活,照舊將自己飯給了韓信,韓信對漂母十分感激,說道:「一飯之恩,銘記在心,日後必定報答。」
漂母聽了卻十分不高興,反而指責韓信說:「堂堂男子漢,尚不能養活自己,何談報答!」
漂母從未想過,自己的飯在韓信眼裡可值千金,更不會想到,她的一席話振聾發聵,喚醒了韓信為亂世開太平的人生追求,此後一直激勵著韓信自立自強。
六百里外的會稽郡吳縣,楚國舊貴族項梁與侄子項羽招納八千江東子弟兵,舉兵伐秦。與此同時,曾經的泗水亭長也已在沛縣起兵。
在這個群雄並起的時代,心懷夢想的韓信終於找到了契機,經過一番思索,他背著長劍,投入了當時實力更強的項羽麾下。
少年滿身肅殺之氣,跪倒在項羽面前,堅定地說道:「淮陰韓信,願投入將軍麾下,誓死效忠。」
然而,現實卻給韓信好好地上了一課,對於這個初出茅廬的少年,無論是項梁還是項羽,都沒有給予重視。
不論是傷亡慘重的定陶之戰,還是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戰,韓信的軍事才能始終沒有發揮的機會。在項羽帳下多年,依然官不過郎中,位不過執戟。
他多次向項羽獻策,都沒有被採納,滿腔抱負無法實現,韓信心中有些苦悶,他不知道的是,一場鴻門宴,改變了楚漢的局勢,也改變了他的命運。
兩千多年前的白鹿原,因臨近霸水而被稱為灞上。此時,先入關中滅秦的劉邦正駐紮於此,而項羽的大本營鴻門距離此處三十多里。
謀士范增向項羽獻策,劉邦為人貪財好色,入關中後卻一改往日作風,此人雄心不可小覷,應當儘快斬草除根。
公元前205年初,項羽為了款待劉邦,在鴻門擺下了一場暗藏殺機的盛宴。鴻門帳內,項羽、項伯朝東坐,亞父范增朝南坐,而劉邦坐北,張良陪坐西面。
范增多次暗示項羽動手,項羽都默然無應。范增氣急,召來項莊舞劍。張良見此情形,對營帳外的樊噲說道:「項莊舞劍,意在沛公。」
樊噲護主心切,仗劍持盾沖入帳內,厲聲指責項羽道:「今沛公入關中秋毫未犯,將軍不賞反責,這難道不是暴秦的延續嗎?」
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。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,樊噲側其盾以撞,衛士仆地,噲遂入,披帷西向立,瞋目視項王,頭髮上指,目眥盡裂。
項羽聞言羞愧不語,就在此時,劉邦以上廁所為名出了營帳,隨後獨自騎馬脫身。
劉邦離去後,張良向項羽辭別,同時奉上白壁一雙給項羽,玉斗一雙給范增。范增接過玉斗,將其敲碎在地,憤慨責備道:「豎子不足與謀!奪項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!」
這場歷史上著名的飯局上,一眾豪傑紛紛亮相,劍拔弩張,驚心動魄,無人在意,霸王的帳外有一名執戟郎也在注視著這一切。
劉邦得以從險象環生的鴻門宴中全身而退,也俘獲了帳外韓信的心。項羽自負,不能任屬賢將,只有匹夫之勇。而劉邦先入咸陽,秋毫無犯,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,深計遠慮,可謀大事。
這次,在二十六歲朝氣蓬勃的青年王者和暮氣沉沉的半百老夫之間,韓信堅定地選擇了後者。鴻門宴散去,韓信離開了項羽,轉投了劉邦帳下。
然而,命運再一次與他開了個玩笑。
當他以為即將在漢軍中嶄露頭角的時候,卻無意中觸犯了軍法,被判處了死刑。押往刑場行刑之際,韓信怒吼道:「主上既然想奪這天下,為何要斬壯士。」
韓信的豪言壯語打動了監斬官夏侯嬰,通過與韓信的交流,夏侯嬰敏銳地感知到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,於是將他舉薦給了丞相蕭何。
韓信雖然因此保住了性命,也只是被任命為主管後勤的治粟都尉,依然沒能得到劉邦的器重,建功立業遙遙無期。
鴻門宴上,項羽雖然一時心軟,沒有取劉邦性命,卻違背了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,他大肆搶掠,屠戮關中,一把大火將秦始皇耗費多年建造的咸陽城付之一炬。
之後,項羽封劉邦為漢王,轄地在偏遠的巴、蜀、漢中三郡,此三地交通不便,與富庶的關中平原僅有幾條棧道相連。
公元前205年夏天,數萬漢軍進入漢中,劉邦依照張良的計謀,將來時的棧道付之一炬,以此向項羽表示,自己再無北上的野心。
然而,劉邦的這一舉動在其部下的眼中則意味著失去了建功立業的機會,眾多漢軍將士選擇了逃跑,而剛剛投漢仍沒得到重用的韓信也不例外。
沒過多久,就有士兵來報,稱丞相跑了。得知消息的劉邦大驚失色,連忙命人去追趕。兩天之後,劉邦鬆了一口氣,蕭何回來了,還帶回了逃跑的韓信。
原來,在任治粟都尉期間,韓信曾多次拜見蕭何,他對時局的分析和提出主動出擊,承秦軍制,提升軍隊戰鬥力的主張都深深地打動了蕭何。
在經過多次對談後,蕭何篤定這個看似普通的年輕人有著非比尋常的心思與謀略,定能夠帶領漢軍走向勝利,這正是蕭何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追回韓信的原因。
在蕭何的力薦下,韓信總於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。